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成語故事

拼音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基本解釋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典故
孔子的弟子司馬牛,有一次向孔于請教怎樣做君子。孔子對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問道:“不憂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么可憂愁、可害怕的呢?”司馬牛告辭孔子后,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他憂愁他說:“人家都有兄弟,多快樂呀,唯獨我沒有。”子夏聽了安慰他說:“我聽說過:“一個人死與生,要聽從命運的安排,富貴則是由天來安排的。’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四海之內皆兄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從容不迫 | 魏蘭《<浙案紀略>原序》:“當其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顏色不變,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視微知著 |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