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增無損的成語故事

拼音yǒu zēng wú sǔn
基本解釋損:損害,減少。仍在增加,不見減少。指事物向著某個方面不斷深化。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臣寢疾病,有增無損,常懼奄忽,忠款不昭。”
暫未找到成語有增無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有增無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冠履倒置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2卷:“明宗之于強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馭矣。至石晉尤甚,幾有冠履倒置之勢。” |
一軌同風 | 《晉書 苻堅載記上》:“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宋史·鄧綰傳》:“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