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下氣的成語故事

拼音dī shēng xià qì
基本解釋形容說話時恭順卑微的樣子。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低聲下氣的典故
大觀園內的快枯死的海棠反季節開花,預示將有大事發生。不久賈寶玉把從娘胎里銜出的通靈寶玉丟了,賈府上下都出動為寶玉找玉,寶玉因此大病一場,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元妃這時去世,讓賈府上下雪上加霜,從此走下坡路。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低聲下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好柜底板。” |
七搭八扯 |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惹事生非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