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佛腳的成語故事

拼音bào fó jiǎo
基本解釋比喻平時沒聯(lián)系,臨時慌忙懇求,后比喻平時沒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出處唐·孟郊《讀經(jīng)》:“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jīng)》。”
抱佛腳的典故
宋朝時期,王安石與客人閑談,偶然談到佛經(jīng),他感慨地說:“投老欲依僧”,表示想與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來抱佛腳”。王安石不悅,那人說古詩對諺語,如改成對聯(lián)則成為“老欲依僧,急來抱佛”,頭腳相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抱佛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痛痛快快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一回:“依我看來,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來到此地,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
落落大方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9回:“杜雍卻不推辭,將通身換了,更覺落落大方。” |
逍遙法外 | 南朝 梁 蕭統(tǒng)《梁昭明集 林鐘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莊子之七篇,逍遙物外;玩老聃之兩卷,恍惚懷中。”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shù)丈,亭亭而立。” |
來去無蹤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一回:“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來無影,去無蹤。”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堂堂一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七回:“爹娘生下灑家,堂堂一表,凜凜一軀,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終不成只這般休了!”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