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榻留賓的成語故事

拼音xuán tà liú bīn
基本解釋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出處《后漢書 徐稚傳》:“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
懸榻留賓的典故
東漢時期,陳蕃擔(dān)任豫章太守,他不喜歡留造訪的客人過夜,唯獨對名士徐稚除外。他的公館內(nèi)特為徐稚設(shè)了一張床,徐稚來時放下就可以用,走后就將床吊起來,可見他們的友誼有多深。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懸榻留賓)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敬業(yè)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xué)記》:“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fù)更敢臧否人物。”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dāng)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吃不了兜著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不可拿進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
自命不凡 | 清 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婁縣沈童者,年甫冠,習(xí)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 |
塵外孤標(biāo) | 《舊唐書·杜審權(quán)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biāo),閑云獨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