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的成語故事

拼音bā xiān guò hǎi
基本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處明 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八仙過海的典故
“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話里的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傳說八位神仙各有道術,法力無邊,在人間懲惡揚善,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相傳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八位神仙也被邀請參加。他們各自離開修煉之地,準備駕云去參加蟠桃盛會,路過東海,只見那東海浩淼無垠,波濤洶涌,巨浪狂吼,一派驚心動魄的景象。呂洞賓靈機一動,說:“駕云過海,不算仙家本事。咱們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寶,踏浪過海,各顯神通,你們看好不好?”眾仙都齊聲說:“好!”
鐵拐李第一個過來。只見他把手中的拐杖往東海一拋,拐杖像一葉扁舟,輕輕浮在海面上,鐵拐李往上一跳,穩(wěn)穩(wěn)當當落在上面。眾位仙家一看,齊聲贊道:“好本領!”這時,漢鐘離拍了拍手里的響鼓也說道:“看我的!”隨手也把響鼓扔進了海里,他盤腿坐在鼓上,一副老僧模樣。
張果老笑咪咪地說:“還是我的招數(shù)最高明。”只見他掏出一張紙來,折成一頭毛驢,紙驢四蹄落地后,仰天長叫,張果老倒騎在驢背上,向眾仙揮揮手,踏浪而去。
呂洞賓不慌不忙地從背后抽出拂塵來,向海中一指,頓時霞光萬道,海水分成兩半,讓出一條寬敞大道來。只見呂洞賓微微一笑,悠悠然向路盡頭走去。
韓湘子見此,也不甘示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隨手拋到海中,自己騰空而起,單足站在上面,隨后又取出簫管,吹起悠揚的曲子來。曹國舅此時取出了法寶玉簡板,飄然而上。這是只有何仙姑與藍采和兩人還沒有動靜,只見藍采和取出花籃放進海中,花籃頓時變大數(shù)倍,花香撲鼻。他回頭一見仙姑沒拿任何法寶,就問道:“仙姑,是否愿意與在下一同渡海?”
何仙姑微微一笑,說:“多謝閣下厚意,你盡管先行,我隨后就到!”說著,從頭上取下一朵荷花放入水中,那荷花霎時就變成了一條荷花船,載著仙姑緩緩飄過海去。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八仙過海)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本正經(jīng)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jīng)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秋水伊人 | 《詩經(jīng)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過五關,斬六將 |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仰屋著書 | 《梁書·南平元襄王偉傳》:“下官歷觀世人,多有不好歡樂,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書。千秋萬歲,誰傳此者。” |
今來古往 | 唐·崔玨《道林寺》詩:“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