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革面的成語故事

拼音xǐ xīn gé miàn
基本解釋洗心:消除邪惡的思想;革面:改變舊的面目。比喻徹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處晉 葛洪《抱樸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暫未找到成語洗心革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洗心革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脆而不堅 |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
隳肝瀝膽 | 唐·元稹《上裴度相公書》:“宰物者雖朝許之以綸誥,暮許之以專席,厚則厚矣,遽責有隳肝瀝膽同廝養之用力,亦難哉!” |
風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
漫不經心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縱橫天下 | 元 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黃巢縱橫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為重。” |
有求必應 | 唐 李煙《妒神頌》:“所求必應,高山仰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