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身自好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é shēn zì hào
基本解釋潔:沌潔;好:喜愛。保持自身的清潔;不同流合污。現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不關心大多數人的利益。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說是豁達,但是去就,有愛憎,究竟總不失為潔身自好之士。”
潔身自好的典故
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不與同朝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邊走,一邊吟唱著楚國的詩歌,心中牽掛著國家大事。一天,屈原來到湘江邊。一個漁夫見到他后驚訝地問:“你不就是屈大夫嗎?為何落到這般地步?”屈原嘆息道:“整個世道都像這泛濫的江水一樣渾濁,而我卻像山泉一樣清澈見底。”漁夫故意說:“世道渾濁,你為什么不攪動泥沙,推波助瀾?何苦潔身自好,遭此下場。”屈原說:“我聽說一個人洗頭后戴帽,先要彈去帽上的灰塵;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潔凈的身軀被臟物污染呢。”漁夫聽這番話后,對屈原正直和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著歌,劃著船離開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潔身自好)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度外之人 | 《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
初生之犢不畏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
澆風薄俗 | 唐 陳黯《辯謀》:“得之則逸身豐家,不得則嫉時怨命,噫,此真澆風薄俗者之心也。”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噓寒問暖 | 冰心《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孩子們安靜聽話,太太笑臉相迎,噓寒問暖。” |
失魂喪膽 | 巴金《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他那四方臉、紫紅臉膛、寬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貫長虹的英雄氣概,使得那一群脫離了大隊的英國皇家軍失魂喪膽。”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余波未平 | |
說一不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