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就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ě jǐ jiù rén
基本解釋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出處《尚書 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孟子 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
暫未找到成語舍己就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舍己就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眼淚洗面 | 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服牛乘馬 | 《周易 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大有可為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見多識廣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當仁不讓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朱熹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 |
拂袖而去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2卷:“師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算盡錙銖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