駑蹇之乘的成語故事

拼音nú jiǎn zhī chéng
基本解釋駑:劣馬;蹇:跛驢。用劣馬或跛驢拉的車子。比喻能力低下。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上》:“駑蹇之乘,不騁千里之途。”
暫未找到成語駑蹇之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駑蹇之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大公無私 | 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
醋海翻波 |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謹小慎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