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解酲的成語故事

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基本解釋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以酒解酲的典故
劉伶特別饞酒,向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器砸爛把酒倒掉,哭著對他說:“你不能再喝了,這樣會傷害身體的,趕快戒酒吧。”劉伶答應,但要求在神面前發誓。老婆十分高興,在神案前擺好酒肉。劉伶向神宣誓,邊說邊喝酒,結果又醉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以酒解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吉星高照 | 陳殘云《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促膝談心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反面無情 | 明 邵璨《香囊記》:“他也是一個君主,恐怕反面無情,那時節悔之晚矣!”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海底撈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7卷:“先前的兩個轎夫,卻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無蹤,海中撈月,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孝子賢孫 | 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
進讒害賢 | |
三十三天 | 《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