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o lù yǐ mù
基本解釋人們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話也不敢說。形容反動統治暴虐;社會上沒有言論自由。
出處《國語 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p>
周厲王統治周朝時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 厲王不聽勸諫卻采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陜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 不久,鎬京再也聽不到批評厲王的聲音。后來人們索性連話都不說,親戚朋友在路上見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來表示對厲王的不滿。厲王大喜說:“怎么樣,我終于使誹謗停止了?!彼拇蟪颊俟珓窠湔f:“這樣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然后采納其中好的建議。這樣,天子處理國政就少差錯了?!眳柾醪宦爠窀妫匀灰灰夤滦校瑢嵭斜┱Ee國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這個事件史稱“國人暴動”。 “殺戮無辜曰厲”。周厲王的謚號“厲”字,即是概括了他的這段殺人止謗的歷史。
道路以目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道路以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逆道亂常 | 唐 李公佐《謝小娥傳》:“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td>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td> |
苦盡甘來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受徹了牢獄災,今日個苦盡甘來。” |
將計就計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td>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td> |
不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雷霆萬鈞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