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誚多方的成語故事

拼音yí qiào duō fāng
基本解釋貽:贈送;誚:責(zé)備,譏諷。在很多方面給人以責(zé)備的機(jī)會。
出處宋·蘇舜欽《杜公謝官表》:“塵污近輔,貽誚多方,績效不揚(yáng),譏議上徹。”
暫未找到成語貽誚多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貽誚多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dá)之縣。”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新仇舊恨 | 唐 韓偓《三月》:“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白費(fèi)心機(jī)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fèi)心機(jī),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
肝膽過人 | |
行不顧言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 |
生死有命 |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