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的成語故事

拼音shǒu kǒu rú píng
基本解釋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出處唐 道世《諸經要集 擇交部 懲過》:“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的典故
北宋時期,年輕有為的富弼經范仲淹的推薦,宋仁宗任命他為河陽判官,因他政績突出,后來升為宰相,他與王安石主張變法不合,就辭去宰相之職,回到故鄉隱居。他從不隨便表示自己的喜怒,辦事公正,主張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守口如瓶)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河魚腹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
穩操勝券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