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數(shù)奇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i jiàng shù jī
基本解釋飛將,本作飛將軍,后指矯健敏捷的將領(lǐng)。數(shù)奇,即奇數(shù),俗稱單數(shù)。古人認為單數(shù)不吉利。比喻運氣不好,有能力但是沒有發(fā)揮能力的機會或環(huán)境。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shù)奇?!?/p>
李廣是漢朝的名將,擅長騎射。他沒有口才,不大說話除了射箭,幾乎沒有別的什么愛好。和將士們在一起,他總喜歡和人比賽射箭。每到一處,打聽得有虎,他就一定要親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東北部地區(qū))的時候,因為射虎,曾受了傷,但他還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黃昏時分,在山林中的叢草里,見有一塊巨石,以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時,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進石頭里去了。 據(jù)《史記》載,李廣是漢文帝時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戰(zhàn)爭中,立過不少功。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爭,李廣幾乎都參加了,而且屢次以少擊多,出奇制勝。匈奴侵略者對于李廣,又害怕又敬佩,稱他為“飛將軍”。 有一次,李廣受命領(lǐng)著少數(shù)兵馬,出長城去和人數(shù)眾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戰(zhàn)。因雙方實力過于懸殊,李廣不敵被俘。在被解往敵營的途中,他趁敵人不備,突然躍起,奪了一匹好馬,飛奔逃回。匈奴兵幾百人狠命追趕,被他射死多人,終于脫險。可是逃回后,漢軍卻“按軍法”判他死罪。他繳納了大量贖金,才以撤免官職了事。 過了幾年,匈奴又大舉進犯,李廣又奉命帶4000騎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 萬兵團團圍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廣派他兒子李敢,只帶幾十騎兵,從左到右,直穿敵人陣地,跑了一圈,回來報告道:“沒什么,匈奴不難對付!”部下這才稍為安心。李廣親自用最強勁的大弓,射殺敵人部將。連殺好幾人,敵人的攻勢漸見減退。李廣指揮將士,沉著應(yīng)戰(zhàn),氣概從容,毫無慌亂之色。大家深受感動,勇氣也因此大增。這樣艱苦支持了兩天,援軍來到,敵人才退去。 李廣最后一次與匈奴作戰(zhàn),已經(jīng)60多歲了,可是他精神抖擻,毫無老態(tài)。這一次,大軍由大將軍衛(wèi)青統(tǒng)率。李廣名義上是前將軍,可是衛(wèi)青怕他立功,不讓他正面出陣,故意叫他繞東路。后因沒有向?qū)?,迷失了路,未能如期開赴指定地點,被借此問罪。李廣氣憤不過,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廣有個堂兄弟,名叫李蔡,漢文帝時,與李廣同為“郎”一級的小官,聲望遠不如李廣,只是一個平凡的庸人罷了。然而到了武帝時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廣這位一生與匈奴侵略者作戰(zhàn)70余次的“飛將軍”,卻落了個悲慘的下場!人們?yōu)槔顝V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運之外,誰能說什么呢!“飛將數(shù)奇”這句成語,便由此產(chǎn)生。
飛將數(shù)奇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飛將數(shù)奇)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眾多非一 | 漢 王充《論衡 別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廟,眾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難言;欲言情,又無情可言?!?/td>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jīng)略指授,算無遺策。”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td>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zhàn)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td> |
性急口快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這話也說得是,那么著,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
時至運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
己溺己饑 | 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