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之應的成語故事

拼音míng hè zhī yīng
基本解釋《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蓖蹂鲎ⅲ骸傲⒄\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笨追f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出處《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蓖蹂鲎ⅲ骸傲⒄\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笨追f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暫未找到成語鳴鶴之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鳴鶴之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禍絕福連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四十二卷:“萬神即時倒,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td>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背腹受敵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無水戰之具,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則我背腹受敵?!?/td> |
斗方名士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td>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
口快心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td> |
孜孜以求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td>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