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湯的成語故事

拼音gù ruò jīn tāng
基本解釋金:指金城;金屬鑄造的城墻;湯:指湯池開水一樣滾燙的護城河。堅固得像金城、湯池一樣。形容陣地或所守衛的地方非常牢固。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固若金湯的典故
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派武臣進攻趙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趙地以后,一路披荊斬棘,所到之處,豪杰紛紛響應,起義軍占領了趙國的大部分地區。武臣自己也被加封為武信君。這時,武臣率軍攻打到了范陽城,范陽令徐公也準備誓死保城,到處修建防御工事,準備抵抗到底。
當時,范陽城里有一個口才極好的辯士名叫蒯通,得知武臣已經兵臨城下了,就去拜見徐公。他張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賀,弄得徐公莫名其妙,連忙問他這樣做的緣故。
蒯通說:“大人當范陽令十多年來,殺戮搶奪,逼得人民妻離子散,弄得百姓對你怨聲載道,只因先前有嚴厲的秦法在為你擋災阻禍,百姓才對你無可奈何。現在天下大亂,秦法不管用了,百姓還不把你剝皮剔骨以報昔日之仇?但大人若聽小人的話就不會死,而且還會富貴。”那范陽令一聽,就趕緊讓他給自己出主意。
蒯通就啟程去求見武臣。武臣此時正在招攬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見他。蒯通對武臣說:“您來到這里,肯定是要先戰勝范陽令然后才能占領范陽城,這未免太費事了。我現在有一個計策,可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您得到范陽城,而且只要一紙檄文,就能讓您得到幾千里土地。不知您是否想聽?”武臣一聽就急忙問道:“有如此妙計,怎么會不想聽呢?”蒯通說:“范陽令聽說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頓兵馬,守城力保,但他是個非常怕死、貪戀官位的人。他之所以到現在還一直不肯歸降,實在是因為您先前打下十個城縣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給殺掉了。他覺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陽城固若金湯,料您一時也難強攻下來。退一步想,就算范陽的人民恨死了范陽令,起義殺死他,也未免會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說不定會拼死守城不降的。為您設想,最好的辦法就是赦免范陽令,給他一個侯印,他喜得富貴,自然會愿意開城投降,而范陽城的人民也不敢隨便殺他,這范陽城您不就唾手可得了?您還可以用豪華的車輛去接范陽令,讓他乘坐此車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縣的官員就知道投降大人后不但不會被殺頭,還有榮華富貴可以享受,那他們一定會很快向您投降。這樣,您不需花費任何力氣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戰爭就使四方臣服。這就是我所說的用一紙檄文可定天下的妙計!”
武臣聽完蒯通的計策后,覺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計策行事。果然在范陽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幾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紛紛向武臣投降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固若金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
不正之風 | 晉 葛洪《抱樸子 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
沒顛沒倒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個清濁。”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敵眾我寡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
易子而教 |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