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成語故事

拼音tóng shān xī bēng,luò zhōng dōng yìng
基本解釋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的典故
西漢時期,皇宮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天三夜不停止。漢武帝召問王朔,王朔說可能有兵爭。武帝不信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銅是山的兒子,山是銅之母,鐘響就是山崩的感應。三天后,南郡太守上書說山崩了二十多里。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銅山西崩,洛鐘東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豆萁燃豆 | 三國 魏 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囊螢映雪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處實效功 |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