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 guó yīng xióng
基本解釋巾幗:古代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為婦女的代稱。女性中的英雄。
出處《晉書》:“亮遺懿巾幗婦人之飾以辱之。”
巾幗英雄的典故
在三國紛爭的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攻打魏國。魏軍統領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于渭南。由于看到諸葛亮遠道而來,利于急戰,所以司馬懿采取了相持戰術。蜀軍多次挑戰,屢次辱罵,司馬懿都不肯出戰。諸葛亮深知,如果這樣相持下去對蜀軍是極為不利的,故而發動強攻。可是無奈北魏軍深溝高壘,很難取勝,可是諸葛亮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魏營給司馬懿送了一份“厚禮”——一大堆婦女用的頭巾和發飾(釵、環、及脂粉等),還寫了一封信,說司馬懿太膽小了,一個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將,竟然不敢前來應戰。如果他領兵出戰,就是男子漢、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戰,干脆就用婦女的頭巾包上頭(看到這里你會理解最初巾幗英雄是什么意思了吧),再用脂粉化妝吧!以此來譏諷證明他這個所謂的英雄只是個一般婦女而已,這是激將法。而司馬懿雖然非常生氣,卻依然沒有中計。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巾幗英雄)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絲來線去 | 《朱子全書·論語》:“但顏子得圣人說一句,直是傾腸倒肚是了,更無許多廉纖纏繞,絲來線去。” |
經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訓練有素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專訓練。顯亦為當時名將,所至有功,故知訓練有素。”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紛亂如麻 | |
衣錦還鄉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