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屨倒施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冠履倒易”。
出處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序》:“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
例子請不要鬧冠屨倒施的笑話
基礎信息
拼音guàn jù dǎo shī
注音ㄍㄨㄢˋ ㄐㄨˋ ㄉㄠˇ ㄕ
繁體冠屨倒施
感情冠屨倒施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冠履倒施
反義詞冠上履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朝思暮想(意思解釋)
- 以文亂法(意思解釋)
- 秋高氣和(意思解釋)
- 誅求無度(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意思解釋)
- 飲水思源(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釋)
- 雄心壯志(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異途同歸(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飯囊酒甕(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精明強干(意思解釋)
- 戰不旋踵(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冠屨倒施的意思解釋、冠屨倒施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雙鳧一雁 | 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一雁獨南翔”之句。后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輕而易舉 |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
幫倒忙 | 指主觀上想幫忙,實際上卻起了反作用。 |
斗方名士 | 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
氣充志驕 | 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雪兆豐年 |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
苦思冥想 |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
喟然長嘆 | 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狀,不求上進。 |
兵荒馬亂 |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穩操勝券 |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學而優則仕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