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筆麗藻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出處唐·源直心《議釋道不應拜俗狀》:“樞紐經典,疇咨故實,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例子必資乎鴻筆麗藻,刻乎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發揮龍象。唐·李商隱《上河東公啟》
基礎信息
拼音hóng bǐ lì zǎo
注音ㄏㄨㄥˊ ㄅ一ˇ ㄌ一ˋ ㄗㄠˇ
繁體鴻筆麗藻
感情鴻筆麗藻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說話或作文。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手舞足蹈(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哀而不傷(意思解釋)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釋)
- 肝膽過人(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庖丁解牛(意思解釋)
- 讜言直聲(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便還就孤(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珠還合浦(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屢試不爽(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無計可施(意思解釋)
- 千里命駕(意思解釋)
※ 鴻筆麗藻的意思解釋、鴻筆麗藻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目迷五色 | 迷:迷亂;五色:指各種顏色。眼睛被五彩繽紛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紛呈;使人眼花繚亂;也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辨不清本質所在。 |
突飛猛進 | 疾速飛躍;迅疾前進。形容進步和發展特別迅速。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叫化子 | 乞丐。 |
云天霧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
極重不反 | 同“極重難返”。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了。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就露出破綻;站不住腳了。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體;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常年累月 | 長年累月,形容經過的時間很長。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嘰嘰喳喳 | 語音雜亂。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