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人特別重視;不同于尋常。
出處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例子自己又仗著是刑夫人的陪房,連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況別人。(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lìng yǎn xiāng kàn
注音ㄌ一ㄥˋ 一ㄢˇ ㄒ一ㄤ ㄎㄢˋ
正音“相”,不能讀作“xiàng”。
感情另眼相看是中性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表示重視或歧視。
辨形“另”,不能寫作“零”。
辨析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都有“用不同眼光來看待”;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但另眼相看多指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刮目相看”多含因對象變化大;看法改變的意味。
近義詞刮目相看
反義詞一視同仁、等量齊觀、一律平等
英語pay special regard to
俄語относиться с особым уважением(смотреть другими глазами)
日語違(ちが)った眼で見る,別の目で見る
德語auβerdem(ansonst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易放難收(意思解釋)
- 催人淚下(意思解釋)
- 百川歸海(意思解釋)
- 走馬觀花(意思解釋)
- 綽有余裕(意思解釋)
- 將功補過(意思解釋)
- 曉以大義(意思解釋)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當機立斷(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滿面春風(意思解釋)
※ 另眼相看的意思解釋、另眼相看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輕而易舉 |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
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
藝高人膽大 | 技藝高超的人膽量也大。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發展興旺。更生:重新獲得生命。 |
屈指一算 | 屈:彎曲。扳著指頭一算。 |
舉賢任能 |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理直氣壯 |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力屈道窮 | 屈:竭,窮盡;道:途徑,辦法;窮:盡。力量辦法都已窮盡。 |
慢條斯理 |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
有風有化 | 謂有教育意義。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一偏之論 | 偏于一面的議論。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駢拇枝指 | 駢母:腳上的拇指與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無用的東西。 |
孫龐斗智 |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