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觸之爭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蠻:蠻氏;觸:觸氏?!肚f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例子清·王夫之《姜齋詩話》下卷:“蠻觸之爭,要于興、觀、群、怨,絲毫未有當也?!?/p>
基礎信息
拼音mán chù zhī zhēng
注音ㄇㄢˊ ㄔㄨˋ ㄓ ㄓㄥ
感情蠻觸之爭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非正義戰爭。
近義詞蠻觸相爭、蠻爭觸斗
英語a worthless death struggle over a trifling matte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付之一炬(意思解釋)
- 惡衣惡食(意思解釋)
- 自強不息(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釋)
- 時易世變(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衣錦還鄉(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百步穿楊(意思解釋)
- 婆婆媽媽(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胡支扯葉(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出師不利(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蠻觸之爭的意思解釋、蠻觸之爭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動天地,感鬼神 | 動:感動;感:感動。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冰解的破 | 冰凍融解,箭靶射中。比喻問題解決,障礙消除。 |
無妄之災 | 無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牽連。 |
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鼠憑社貴 |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壞人仗勢欺人。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鬼鬼祟祟 |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拔苗助長 |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
黃耳傳書 |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后比喻傳遞家信。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充耳不聞 | 充:塞??;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陰陽怪氣 | 形容態度怪癖,冷言冷語,不可捉摸。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群山四應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
躍躍欲試 | 躍躍:急于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開張揚。 |
一棍子打死 | 比喻認為沒有絲毫可取之處而全盤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