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事問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每件事都要詢問。指凡事都要作進一步的調查。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例子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你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
基礎信息
拼音měi shì wèn
注音ㄇㄟˇ ㄕˋ ㄨㄣˋ
繁體每事問
感情每事問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治學或處世等。
英語inquire into everything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解釋)
- 奇花異草(意思解釋)
- 藝高人膽大(意思解釋)
- 自怨自艾(意思解釋)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釋)
- 活蹦亂跳(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意思解釋)
- 敏而好學(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意思解釋)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釋)
- 識字知書(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倦鳥知還(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道山學海(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戰戰業業(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汗馬功勞(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離本趣末(意思解釋)
※ 每事問的意思解釋、每事問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高蹈遠舉 | 意為隱居避世。 |
胸無大志 | 心里沒有遠大志向。 |
為民請命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吸血鬼 |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錢財、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 |
匡亂反正 |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沒里沒外 | 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
因噎廢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道山學海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牛驥同槽 | 見“牛驥同皁”。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意料之外 | 沒有想到的。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出師不利 |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
別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千里命駕 | 命駕:命人駕車。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