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義倍信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強國》:“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p>
基礎信息
拼音qì yì bèi xìn
注音ㄑ一ˋ 一ˋ ㄅㄟˋ ㄒ一ㄣˋ
繁體棄義倍信
感情棄義倍信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揭露、指責、譴責的場合。
近義詞背信棄義
英語break faith with somebody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度日如歲(意思解釋)
- 醋海翻波(意思解釋)
- 不可勝舉(意思解釋)
- 紙老虎(意思解釋)
- 敬業樂群(意思解釋)
- 莫衷一是(意思解釋)
- 材輕德薄(意思解釋)
- 投石問路(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顯親揚名(意思解釋)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窮愁潦倒(意思解釋)
- 金玉滿堂(意思解釋)
- 爭分奪秒(意思解釋)
- 力屈道窮(意思解釋)
- 聲馳千里(意思解釋)
- 拆東墻補西墻(意思解釋)
- 腹心相照(意思解釋)
- 一棍子打死(意思解釋)
※ 棄義倍信的意思解釋、棄義倍信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青天霹靂 |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
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F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氣充志驕 | 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膽寒發豎 | 形容恐怖之極。 |
兵無常勢 | 兵:戰爭;常:常規、不變;勢:形勢。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td>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舉直錯枉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迭床架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不寧唯是 |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昏聵無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能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光怪陸離 | 光怪:奇異的光彩;陸離:色彩繁雜。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也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