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哺捉發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吐哺握發”。
出處唐·韓愈《后廿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基礎信息
拼音tǔ bǔ zhuō fā
注音ㄊㄨˇ ㄅㄨˇ ㄓㄨㄛ ㄈㄚ
繁體吐哺捉發
感情吐哺捉發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愛惜人才。
近義詞吐哺握發
英語be eager to meet and recruit talented peo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反手可得(意思解釋)
- 奉命惟謹(意思解釋)
- 初出茅廬(意思解釋)
- 貧賤不移(意思解釋)
- 自我批評(意思解釋)
- 色飛眉舞(意思解釋)
- 處之泰然(意思解釋)
- 斗唇合舌(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漚沫槿艷(意思解釋)
- 吃不了兜著走(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男大當婚(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釋)
- 主人翁(意思解釋)
- 發人深思(意思解釋)
- 經國之才(意思解釋)
- 連車平斗(意思解釋)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解釋)
※ 吐哺捉發的意思解釋、吐哺捉發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夸大其詞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 |
前因后果 | 佛教講;先前種什么因;后來就結什么果;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指事情的全部過程。 |
殺手锏 | 喻指取勝的絕招。 |
又紅又專 | 具有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喟然長嘆 | 喟然:嘆氣的樣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禮壞樂缺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平地一聲雷 |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望塵靡及 | 見“望塵莫及”。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有風有化 | 謂有教育意義。 |
飽學之士 |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
池魚之殃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
背義忘恩 |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
奇技淫巧 |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
不好意思 | 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
讀書三到 |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
顧慮重重 | 重重:一層又一層。一層又一層的顧慮。形容顧慮極多,難于放手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