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兩得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舉:做事。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種好處。
出處《晉書 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例子一則免楚之患,二則激晉之來,豈非一舉兩得?(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
基礎信息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注音一 ㄐㄨˇ ㄌ一ㄤˇ ㄉㄜˊ
繁體一舉兩得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i”、“de”。
感情一舉兩得是褒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辨形“兩”,不能寫作“二”。
辨析見“一箭雙雕”、“兩全其美”。
歇后語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貍
謎語業
近義詞事半功倍、一箭雙雕
反義詞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英語achieve two things at one stroke
俄語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áйцев
日語一挙両得(いっきょりょうとく)
德語mit einem Streich gleich zwei Ziele erreichen(zwei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schlagen)
法語faire d'une pierre deux coups(tirer d'un sac deux moutur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明若觀火(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四書五經(意思解釋)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釋)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光前啟后(意思解釋)
- 風和日麗(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舉世無敵(意思解釋)
- 意興索然(意思解釋)
- 白草黃云(意思解釋)
- 斗南一人(意思解釋)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釋)
- 紛紅駭綠(意思解釋)
- 轟轟烈烈(意思解釋)
- 馳魂宕魄(意思解釋)
- 首尾兩端(意思解釋)
- 息息相關(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意思解釋)
- 聲馳千里(意思解釋)
- 牛星織女(意思解釋)
- 廣開言路(意思解釋)
※ 一舉兩得的意思解釋、一舉兩得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此一時彼一時 | 指時間不同,情況亦異,不能相提并論。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自暴自棄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棄自己。形容不知自愛;甘于落后。暴;糟蹋;棄:鄙棄。 |
致遠恐泥 | 致遠:到達遠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 |
太歲頭上動土 | 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 |
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頭面人物 |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
饑腸轆轆 |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
沒里沒外 | 里外不分,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鋪天蓋地 | 鋪:把東西散開;蓋:籠罩;遮蔽。遮住天;蓋住地。形容充滿了整個天地。來勢猛烈。也作“遮天蓋地”。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穩操勝券 | 穩:穩當地;操:拿著;掌握。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善善惡惡 | 稱贊善事,憎惡壞事。形容人區別善惡,愛憎分明。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