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恐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致遠:到達遠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滯拘泥,難行。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例子章炳麟《駁建立孔教議》:“斯豈草野之無賢才,由其不習政書,致遠恐泥,不足與世卿競爽。”
基礎信息
拼音zhì yuǎn kǒng ní
注音ㄓˋ ㄩㄢˇ ㄎㄨㄥˇ ㄋ一ˊ
感情致遠恐泥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初出茅廬(意思解釋)
- 豆萁燃豆(意思解釋)
- 夸大其詞(意思解釋)
- 門當戶對(意思解釋)
- 眾喣山動(意思解釋)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釋)
- 奇才異能(意思解釋)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意思解釋)
- 愛才如渴(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壽元無量(意思解釋)
- 過而能改(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經緯天地(意思解釋)
- 款學寡聞(意思解釋)
- 興高采烈(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一竅不通(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釋)
- 從天而降(意思解釋)
- 故態復萌(意思解釋)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呼風喚雨(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撥亂濟危(意思解釋)
※ 致遠恐泥的意思解釋、致遠恐泥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俯拾即是 | 俯:低頭;彎腰;即:就。一彎腰就可撿得;到處都是。形容為數很多;極容易得到。 |
經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夢幻泡影 | 佛教用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后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
火樹銀花 |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閃亮;絢麗燦爛。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棟梁之材 | 可以做屋棟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止沸益薪 |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源源不斷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
貧賤不能移 | 不會因生活貧困,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酒能亂性 |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就會淫亂。 |
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分工合作 | 眾人各司其責,共同從事工作。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勤學苦練 |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