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讜論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讜:正直。出言忠誠,立論正直。
出處宋·宋孝宗《經進東坡文集序》:“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例子《元史·趙與票傳》:“朝廷立法多所咨訪,與票忠言讜論,無所顧惜。進直學士,特侍講。”
基礎信息
拼音zhōng yán dǎng lùn
注音ㄓㄨㄥ 一ㄢˊ ㄉㄤˇ ㄌㄨㄣˋ
繁體忠言讜論
感情忠言讜論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革風易俗(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意思解釋)
- 不二法門(意思解釋)
- 舉世混濁(意思解釋)
- 匡亂反正(意思解釋)
- 空費詞說(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百戰百勝(意思解釋)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釋)
- 進道若退(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戰天斗地(意思解釋)
- 指手劃腳(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斷織勸學(意思解釋)
- 起死回生(意思解釋)
- 快人快語(意思解釋)
- 樂以忘憂(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豐功偉績(意思解釋)
- 歡聚一堂(意思解釋)
- 面授機宜(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背義忘恩(意思解釋)
- 斷子絕孫(意思解釋)
- 二缶鐘惑(意思解釋)
※ 忠言讜論的意思解釋、忠言讜論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天王老子 | 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威的人。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夢幻泡影 | 佛教用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后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
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嚴明法紀。 |
斗唇合舌 | 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
頭面人物 |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打情賣笑 | 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散帶衡門 |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白云蒼狗 | 蒼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頃刻間變成烏云;像黑狗一樣。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