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與共 |
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與共:在一起。指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一干二凈 |
形容非常干凈;也表示一點兒也不剩。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雞胸龜背 |
凸胸駝背。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笑貌聲音 |
笑貌:表情;聲音:談吐。指人的言談、態度等。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風風雨雨 |
刮風下雨,比喻重重阻難或議論紛紛。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餓殍遍野 |
殍:人餓死后的尸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爭事端。 |
流風馀俗 |
遺留的風氣、習俗。 |
絕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