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zhàn)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zhàn)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jīng)驗。 |
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shù)量、種類很多。 |
眼空一世 |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羅掘一空 |
羅:用網(wǎng)捕鳥;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用盡一切辦法,搜括財物殫盡。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樂道好古 |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瑁夯璋?。 |
故步不離 |
故步:舊的步法。比喻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不求上進。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jù)。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繪聲繪影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tài)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不寧唯是 |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jié)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zhàn)斗;奮勇沖殺向前。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guān)緊要或不很重要。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餓殍遍野 |
殍:人餓死后的尸體。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災禍饑饉大批餓死的悲慘景象。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
強人所難 |
強:勉強。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