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付之一炬 |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 |
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
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亂;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吳下阿蒙 |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茍合取容 |
茍合:茍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茍且迎合,取悅于人。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牛頭不對馬嘴 |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
參差不齊 |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齊或水平不一。 |
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襲。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 |
體規畫圓 |
猶言依樣畫葫蘆。謂墨守成規,一味模仿。 |
老朽無能 |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一刀切 |
比喻用劃一的辦法處理情況或性質不同的事物。 |
鸞鳳和鳴 |
比喻夫妻相親相愛。舊時常用于祝人新婚。 |
盡付東流 |
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 |
替死鬼 |
指代人受難或承擔罪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