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觀望 |
徘徊:來回地行走。形容應該決斷時猶豫的樣子。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用智鋪謀 |
運用智力,設謀略。亦作“用計鋪謀”。 |
夸大其詞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 |
亦復如是 |
復:又,再。也是這樣。 |
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長命富貴 |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
荒淫無恥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打腫臉充胖子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
頭面人物 |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多含貶義)。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算盡錙銖 |
算:計算;錙銖:舊制1兩=4錙,1兩=24銖,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極微小的數量也要算。指苛斂錢財。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孝子賢孫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泛指有孝行的子孫。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