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滿山遍野 |
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倒懸之危 |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
慷慨悲歌 |
情緒激昂地唱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團團轉 |
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比眾不同 |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歐風美雨 |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
土生土長 |
當地生長的。 |
牛星織女 |
即牛郎織女。 |
勿謂言之不預 |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表示事前已講明白。 |
強人所難 |
強:勉強。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飽學之士 |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
一枕黃粱 |
比喻夢幻的不現實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不能實現;落得一場空。 |
云游天下 |
像行云一樣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奇技淫巧 |
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