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辭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亦作“大放厥詞”。①謂寫出大量優美的辭章。②大發議論(今多含貶義)。
出處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辭。”
例子劉斯奮《白門柳·秋露危城》第六章:“竟敢來朝堂之上大放厥辭,窮兇極惡地攻擊毀謗自己。”
基礎信息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注音ㄉㄚˋ ㄈㄤˋ ㄐㄩㄝˊ ㄘˊ
繁體大放厥辭
感情大放厥辭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大發議論。
近義詞大放厥詞
反義詞默默無言
英語have a big mouth(talk a great deal of nonsens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抱頭鼠竄(意思解釋)
- 旁若無人(意思解釋)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釋)
- 鴻鵠將至(意思解釋)
- 故步不離(意思解釋)
- 出頭露面(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絆腳石(意思解釋)
- 不治之癥(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釋)
- 聰明反被聰明誤(意思解釋)
- 公子哥兒(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剛愎自用(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逢人說項(意思解釋)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釋)
- 反戈一擊(意思解釋)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釋)
- 天下為一(意思解釋)
- 經國之才(意思解釋)
※ 大放厥辭的意思解釋、大放厥辭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芒刺在背 | 芒刺:谷類殼上的細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臥不寧。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吉星高照 | 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古人以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借指能帶來吉祥的人或事物。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說一不二 | 指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更改。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
馬牛其風 |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珠還合浦 | 合浦:漢代郡名,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貴。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