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體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知:知道;大體: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
出處《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
例子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2回:“今若遽爾回他,只道是我們薄情,不知大體的了。”
基礎信息
拼音bù zhī dà tǐ
注音ㄅㄨˋ ㄓ ㄉㄚˋ ㄊ一ˇ
繁體不知大軆
感情不知大體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眼光短淺。
近義詞不識大體
英語fail to see the larger issue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不可勝舉(意思解釋)
- 沒顛沒倒(意思解釋)
- 甕中之鱉(意思解釋)
- 輪焉奐焉(意思解釋)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釋)
- 色飛眉舞(意思解釋)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八荒之外(意思解釋)
- 疙里疙瘩(意思解釋)
- 餓虎吞羊(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安眉帶眼(意思解釋)
- 團團轉(意思解釋)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釋)
- 大張旗鼓(意思解釋)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釋)
- 令人滿意(意思解釋)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釋)
- 不問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不知大體的意思解釋、不知大體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用智鋪謀 | 運用智力,設謀略。亦作“用計鋪謀”。 |
敵眾我寡 | 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多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
暴發戶 | 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
荒淫無恥 | 荒淫:貪酒好色。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窮家富路 | 指居家應節儉,出門則要多帶盤纏,免遭困窘。 |
殺雞取卵 | 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 |
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鐵面無私 | 形容公正嚴明;不講情面。鐵面:比喻剛直無私。 |
角巾素服 | |
結駟連騎 | 隨從、車馬眾多。形容排場闊綽。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穢德垢行 |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迷離惝恍 |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狂風暴雨 | 大風大雨。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獨的樣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單單;很難合群。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