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如焚的成語故事

拼音yōu xīn rú fén
基本解釋焚:火燒。憂慮、焦急得心里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憂愁、焦急。
出處《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憂心如焚的典故
周幽王是個大昏君。他寵愛美人褒姒,因為褒姒喜歡聽裂帛的聲音,他就將大匹大匹的絲綢撕成條。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點燃烽火臺,各路救援諸侯晝夜不停地趕來護駕,才發現上當了。他對百姓重重剝削,使得天災人禍不斷,人民痛苦不堪。他又重用大奸臣尹太師,致使朝廷混亂,人心離散。
有個叫家父的大臣非常著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變。他寫了一首詩說道:“節南山巖石壘壘,尹太師威名赫赫,人民都盯著你看。
心里憂愁得像在火上煎熬,卻不敢將你戲笑。
王業已衰國運將斷,為何你卻看不見?……”
但是周幽王不聽勸諫,依然我行我素,終于被殺死在騙山腳下,西周王朝滅亡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憂心如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
肝膽欲碎 | |
安于現狀 | 王朝聞《論鳳姐》第11章:“這樣的夢境,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經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
學而不厭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