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基本解釋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的事物。現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出處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云霞。”
空中樓閣的典故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財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鈍,盡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財主到鄰村的一位財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層樓高的新屋,寬敞明亮,高大壯麗,心里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有錢,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這樣一幢樓,而我沒有,這像什么話呢?一回到家,他馬上派人把工匠找來,問道:“鄰村新造的那幢樓,你們知道是誰造的嗎?”
工匠們回答道:“知道,那幢樓是我們幾個造的。”
傻財主一聽,非常高興,說:“好極了,你們照樣子再給我蓋一次。記住要三層樓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樣。”
工匠們一邊答應,心里一邊嘀咕;不知這次他又會做出什么傻事來。可是不管怎樣,還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開了。
一天,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納悶,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層,下面那二層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層。”
工匠們聽后哈哈大笑,說:“只要最上面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下面兩層,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來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中樓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難言;欲言情,又無情可言。”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