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馬革的成語故事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基本解釋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出處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志四方,裹尸馬革固其常。”
裹尸馬革的典故
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于沙場,以馬革裹尸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裹尸馬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投機倒把 | 浩然《艷陽天》第47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彎彎繞那家伙能干這樣傻事?”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自暴自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不僧不俗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人心歸向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