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睜口呆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亦作“目瞪口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與眾等侍郎束手被擒。”
例子眾人看了,驚得目睜口呆,伸了舌頭,收不進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
基礎信息
拼音mù zhēng kǒu dāi
注音ㄇㄨˋ ㄓㄥ ㄎㄡˇ ㄉㄞ
繁體目睜口獃
感情目睜口呆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吃驚。
近義詞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反義詞鎮定自若
英語stunned speechles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勢不可當(意思解釋)
- 奉命惟謹(意思解釋)
- 春風化雨(意思解釋)
- 所作所為(意思解釋)
- 和風細雨(意思解釋)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釋)
- 名重一時(意思解釋)
- 慌里慌張(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釋)
- 信以為真(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黃雀銜環(意思解釋)
- 國泰民安(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斷織勸學(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目睜口呆的意思解釋、目睜口呆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在此一舉 | 在:在于,決定于;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 |
捻神捻鬼 | 形容驚慌害怕的樣子。 |
藝高人膽大 | 技藝高超的人膽量也大。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肝膽過人 | 膽量超過一般人。比喻有勇氣,有血性。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雨散風流 | 比喻離散。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女扮男裝 | 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天相吉人 | 相:保佑,幫助;吉人:善人。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 |
豁然開朗 |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地方開闊;光線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
比翼鳥 |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