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國殃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出處《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
例子夷人放肆,無惡不作,皆由官無血性,恬不識羞,以致辱國殃民。郭沫若主編《中國近代史》第一章
基礎信息
拼音rǔ guó yāng mín
注音ㄖㄨˇ ㄍㄨㄛˊ 一ㄤ ㄇ一ㄣˊ
繁體辱國殃民
感情辱國殃民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辱國殄民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杯酒釋兵權(意思解釋)
- 脆而不堅(意思解釋)
- 俯拾即是(意思解釋)
- 失魂喪膽(意思解釋)
- 將計就計(意思解釋)
- 見多識廣(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誅求無度(意思解釋)
- 四書五經(意思解釋)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謙受益,滿招損(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惡醉強酒(意思解釋)
- 心煩意亂(意思解釋)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散言碎語(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辱國殃民的意思解釋、辱國殃民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親上成親 |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鐵樹開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鐵樹:也叫蘇錢;常綠喬木;好多年才開一次花。 |
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湖光山色 | 湖水風光;山巒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眾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敬仰。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歐風美雨 | 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縱橫四海 | 縱橫:奔馳無阻。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比喻無敵于世。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妖魔鬼怪 | 迷信的傳說中危害人類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東西或人。 |
他山之石 | 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錯誤的外力。 |
倒懸之急 | 倒懸:頭向下、腳向上懸掛著。比喻極其艱難、危險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