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明理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有才學,懂禮儀。
出處老舍《駱駝樣子》:“仿佛誰都是混帳,只有他自己是知書明理的君子人。”
例子蕭克《浴血羅霄》第33章:“你從小就讀孔夫子、孟夫子,知書明理,也該體諒爹爹。”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shū míng lǐ
注音ㄓ ㄕㄨ ㄇ一ㄥˊ ㄌ一ˇ
繁體知書明理
感情知書明理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修養。
近義詞知書知禮、知書通禮、知書識禮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易放難收(意思解釋)
- 天王老子(意思解釋)
- 迷而不反(意思解釋)
- 力小任重(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因噎廢食(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不到黃河心不死(意思解釋)
- 心急如焚(意思解釋)
- 海水不可斗量(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美人遲暮(意思解釋)
- 讀書種子(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裊裊婷婷(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草滿囹圄(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駕輕就熟(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豐功偉績(意思解釋)
- 伸手不見五指(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知書明理的意思解釋、知書明理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殊途同歸 | 殊:不同的。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 |
是非口舌 |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
五花大綁 |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興前業。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堂堂一表 | 形容身材魁偉,相貌出眾。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舉賢任能 |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走南闖北 |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擔。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責。《紅樓夢》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這里,沒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會他們去。” |
善游者溺 | 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因此而惹禍。 |
半夜三更 | 三更:舊時一夜分為五更;半夜子時為三更;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騰聲飛實 | 傳揚名聲與功業。謂使名實俱得傳揚。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反戈一擊 | 反:反轉;調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尖頭橫刃;長柄;像矛。調轉矛頭;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比喻掉轉方向;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 |
餓殍滿道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戰斗到底。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個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絕境、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