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出處南朝(梁)任方《百辟勸進今上箋》:“伐罪吊民,一匡靖亂。”
例子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大王奮然舉義,智者稱為伐罪吊民。”
基礎信息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繁體伐辠弔民
感情伐罪吊民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鋤強扶弱。
近義詞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語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以文亂法(意思解釋)
- 解鈴還須系鈴人(意思解釋)
- 澆風薄俗(意思解釋)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釋)
- 痛定思痛(意思解釋)
- 逢人只說三分話(意思解釋)
- 算無遺策(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萬里長城(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意思解釋)
- 語短情長(意思解釋)
- 隳肝瀝膽(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輕重緩急(意思解釋)
- 愛毛反裘(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伐罪吊民的意思解釋、伐罪吊民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壞心眼。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當仁不讓 |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
苦思冥想 |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
叫化子 | 乞丐。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危急關頭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扶搖直上 |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 |
胡子拉碴 | 形容滿臉胡子零亂不齊的樣子。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功。后指對事業的辛勤貢獻。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慌不擇路 | 勢急心慌,顧不上選擇道路。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阿時趨俗 | 阿:迎合。迎合時尚和世俗。 |
除惡務本 |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
見所不見 | 見“見所未見”。 |